位于良莊鎮的青青農場,迎來了又一批活潑可愛的孩子和滿臉幸福的家長。他們就是博文中學初一十三班的師生和家長們。
“種地”是此行的主題,配合這個主題,青青農場的工作人員又為孩子們安排了花卉種植、捉泥鰍、水到渠成、撕名牌、秀廚藝等活動,每個環節都讓孩子們充分釋放了天性,獲得了無與倫比的快樂。
捉泥鰍是個非常有趣的活動,五六個孩子圍著一個大大的塑料盆,要將盆里的幾十條泥鰍捉到小桶里,雖然盆的空間有限,泥鰍被幾雙手追得無處遁逃,但真要捉住也需要點耐心和技巧。好在這個游戲充分結合了孩子們愛玩水,喜歡捕捉的天性,他們不屈不撓地與泥鰍進行著斗爭,一次捉不住就再來一次,再來一次不行,再來,直到把泥鰍追得精疲力竭,最后束手就擒,孩子們看著捕撈成果,臉上綻放出天真無邪地笑容。
花卉種植環節,孩子們沒有一個怕臟的,小心呵護著分配給他們的每一棵幼苗,培土、澆水,做得一絲不茍,在鏡頭面前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,每個人都是滿滿的自豪感。接力送水項目開始了,大家不敢有絲毫懈怠,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,多次嘗試,幸福的水兒長途跋涉終于到達了桶中,孩子們從中體會到了合作的重要性。撕名牌是孩子們最喜愛的游戲,青青草地相比于學校的水泥地,給了他們更多安全的保障。
一上午的戶外活動后,家長和孩子們累得精疲力盡,肚子也餓得咕咕直叫,都盼著早一點吃午飯,已經快下午一點多了,家長們私下說著:都這個點了,菜肯定不用自己做了。但當領到新鮮蔬菜、肉、排骨、雞蛋,被告知不自己動手,午飯就沒得吃時,孩子們歡呼雀躍,家長卻是滿腹惆悵,面對柴火爐子和沒有把的大鍋,不知從何下手,才能做一桌子菜,喂飽這些可愛的孩子們。孩子們可不管這些,這個要打雞蛋,那個要切菜,紛紛要在同學面前展示一下自己做家務的本領,做飯伊始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:手忙腳亂,狀況百出。不過十分鐘以后,久經廚房考驗的家長們,在經歷了短暫的混亂之后,很快掌控了局面,孩子們在將雞蛋打進碗里,把西紅柿切好,又分別拿著鍋鏟子翻炒菜,然后又被派去揀柴禾了。柴禾垛那里聚集的全是孩子,他們認真將一把把樹枝拿到爐灶前,往返數次忙得不亦樂乎,有些孩子則專注于燒火,竟能保證爐火不滅,真是令人贊嘆。十幾分鐘后,十幾個灶臺先后出菜,孩子們端著滴上了汗水、落上了些許草木灰的飯菜走向餐桌,興奮得像快樂的鳥兒一樣。燉排骨、清炒土豆絲、辣椒炒肉、西紅柿炒雞蛋、菜花炒肉,這些最普通的菜在青青農場的柴禾灶里卻炒出了最香的滋味,孩子們大口吃著,格外香甜,至今想起還是回味無窮。
好久沒有這樣與播種莊稼的土地密切接觸了,在走進那松軟土地的剎那,一種帶著滿滿回憶的熟悉感撲面而來。午飯后休息片刻,大家來到了“博文中學農耕體驗田”,栽種秧苗是這次農場之行最重要的活動,平展展土地出現在面前時,立刻引爆了家長和孩子們的童心,大家在土地上行走或奔跑,雖然稱不上遼闊寬廣,但對久居城市人們來說,已經是一塊可以放松心情的開闊地了。
采摘、品嘗,孩子們在蔬菜大棚里吃到了酸酸甜甜的水果,揣著滿滿的幸福與青青農場揮手告別,看著滿臉、滿身塵土卻依然興奮異常的孩兒們,忽有所感:中國由農耕社會發展而來,對土地的熱愛滲透到每個人基因中,那農田里忙碌而愉快的身影,此起彼伏的歡笑,似乎就是最好的佐證。
(責任編輯:博為拓展編輯部)